欢迎访问休宁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服务热线:0559-7889126 | 0559-7889036
手机版 微信扫一扫
返回首页 > 正文

缓解思乡之情的一道休宁美食——梅干菜

发布日期: 2019-08-19  访问量:2391

雷声一响,惊蛰已过。每年初夏,在古徽州一带的居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梅干菜,梅干菜经久耐放,家里没菜时随时可拿出来做菜。过去在外读书、出远门打工的人的必备菜。

80后的我们是否还记得,曾经,我们饭盒里都是青一色的霉干菜和白饭,这不是“忆苦思甜”,而是我们山里娃们的现实记忆。

 

它没有满汉全席的气概,没有山珍海味的昂贵,却默默地传承了百年。他是新的一味,朴素的外表,难忘的记忆。

或许你常年在外,对家乡的变化有些许的陌生,但拿出封存已久的菜坛,一揭盖,浓郁的酸香溢满空气——刚出坛的菜干色泽鲜嫩,但经过一番晾晒、等颜色变深变褐,便是于腐朽中获新生的梅干菜了。或炒、或蒸、或被绞成香浓的馅……足以唤醒每一代徽州人的味蕾和记忆。

梅干菜出生“贫贱”。

首先,食料是徽州农村最为常见的芥菜。南方芥菜不是名贵蔬菜,身价微,在江南一带被广为种植。播种后,几乎不要什么肥料,也不需要什么特别呵护,栽下不久便一片郁郁葱葱。

正是因为“好养”“不骄气”,芥菜被广泛种植。成熟的芥菜有半人多高。

  

依稀记得父母亲制作梅干菜的过程:砍倒芥菜后通常在菜地里晾晒几天,脱脱水分,然后洗净,将芥菜整棵整齐码放柴火大锅炖煮,捞出沥尽后,码放于大缸中,上边用合抱的大圆石压实,撒上粗盐一二斤,盖上木盖,至于“天井”下发酵个半月二十天,复捞出,如拧衣服般挤出水分,悬挂于晾衣杆上再暴晒数日,直至叶如蝉翼、茎似皮筋,全然脱了水分,梅干菜才算制成,便可盘如女人发髻,收藏待用。

 

在上小学时,特别是农忙季节,父亲还是从他有限的那点儿工资里拿出钱来买点肉回家打打牙祭。

 

梅干菜炒五花肉在那个年代实在是有些奢侈。

但通常是宰了年猪,一时吃不完猪肉,便和梅干菜组合在一起,实则是便于储藏。梅干菜炒肉片,通常是炒熟了肉块,熬出不少油来,然后倒入梅干菜,翻炒片刻,撒上盐即可。

 

而现在,生活的改善,乡土梅干菜越来越少,一碗梅干菜炒肉几乎则是淡淡乡愁,我在饭桌这头,他在饭桌那头。

无论生活条件怎样的改善、年龄如何增长,梅干菜的味道却能一直深深地植根于在一个从小与它朝夕相处的人的记忆力、味觉中。

 

梅干菜确实常常令人想起故乡,因为传递着故乡的气息和童年的味道。